遥远的亲密

有一次给大学生讲课,遭遇到一个大二男生这样的质问:“老师,你所每个人都受到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可是我觉得我一点都不像我的父母!”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给他听,闭上眼睛回想了一下,然后说:“我二十岁的时候,也有你这样的想法。后来我才发现,你觉得不像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你太年轻,还没有机会像他们!”

我在结婚的十几年中,一次又一次惊讶地发现,我选择的丈夫,在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很多性格特点上,都与我的爸爸有相似的地方。而我对配偶的态度,又与妈妈很接近。生下女儿后,成为母亲的我,突然发现我与妈妈--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像她,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包括育儿的理念与方式,也包括对女儿说话的口气和用词。


工作、结婚、生子,让我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转变,我从一个女儿,变成了妻子、母亲。当我终于有机会和我的爸爸妈妈一样,成为一个有着多重家庭、社会角色的人的时候,我在我的身上,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他们的影响!虽然,这时我已经远离他们、独立生活很多年了。

一个二十岁的青年,所经历的岁月,只有童年和青少年。在这二十年中,父母一直都是成年人。孩子没有见到过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样子。从身份和角色上来看,一边是孩子,一边是父母、夫妻、社会人。所以,作为刚刚成年、却还没有经历社会生活的大学生,在人生发展阶段上,与父母所处阶段完全不同;在社会角色和身份上,与父母则处于人到中年的情感内敛而平稳的阶段。孩子感受不到与父母的相似,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随着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成家立业后,原来的孩子,有了为人夫、为人妻、继而为人父、为人母的新角色。这时作为成人的孩子,才有机会呈现出和父母相似甚至相同的部分。

在法兰克福,年逾七旬的精神分析师Schultz博士做我的自我体验师,每周三小时。每次话题都是从琐碎的日常事务开始,却每每绕道回去了童年的家,起伏跌宕的情感托载着的都是儿时的记忆。Schultz博士送我一份法兰克福地图,当他在地图上标记自己家的位置时,他的手、他的声音、他的白发、他的细心,在我严重,分明就是同样年逾七旬的爸爸的形象啊!朋友曾问我,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找他做我的“治疗师”。虽然表面上我不想回答,但是我心里却似乎早已承认了,我在万里之外,所费不赀地努力,是在寻找心灵上我与爸爸的联结!那些浸着泪水与感概的深度分析让我看到,在空间上与父母渐行渐远的成长岁月中,我至始至终在心灵深处与他们紧紧相连!

也许,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才会发现,我们和父母是如此的亲密,仿佛从来没有分开过。也许,要走到生命的终点,才会了解,我们和父母是多么的相似,我们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不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从心灵上来说,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是在寻寻觅觅我们与父母之间,那份遥远的亲密。如果你还不曾开始这一段心灵的探索,那么,你可以看看米纽秦博士的这本书,它会带你踏上回家的旅程。


摘录自《回家》(英文名《Family Healing》)

作者:萨尔瓦多.米纽秦  麦克.尼克

翻译:刘琼瑛 黄汉耀 等

推荐序





婚姻家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该当受此惩罚? | 家庭、职场“冷暴力”

    •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嘉瑞巷18号
      金匙望湖大厦西面1号门
      623室
    • 咨询热线:0512-6593-4330

      180-155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