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是畅销美国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
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
媒体推荐
本来在拿起这本看上去并不十分起眼的书之前,我的心情是轻松的,看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手心里已全是冷汗——这是一本让人心惊胆战的书。
如此来形容一本讲述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似乎有些有悖常理,但事实上整个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是在忐忑不安,并且暗自庆幸:还好,我是在为人父之前读到了这本书。
书的主旨非常明确,就是讲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同一主旨的书应该是不在少数,但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医生,仅有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能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的,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个医生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坦白地说,在读到这段内容之前,我还真以为凭我所受的近二十年的学校教育和还算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足以应付我未来的孩子的一切问题。这是此书令我汗颜的原因之一。
书中分几个章节讲述了父母在不同情境下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在不同问题上的应对方法。所涉及的问题几乎囊括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日常可能发生的全部状况。这是此书令我震惊的原因之二。在书中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那时的我就是遇到了诸如父母听不懂我的话、该不该说谎、时常没来由地焦虑、不知道如何面对生活等等问题,是如此的渴望在父母那里找到答案。在书里我也依稀看到了我的父母当时的影子,现在看来,有的时候他们做出的是正确的解答,而有的问题上,他们正是犯了书中描述的典型的错误。怪不得当时我是那么的不服气,怪不得直到现在我对有些事还看不明白……
这本书让我心跳加速的原因之三是,它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是如此的切中要害,它所举的事例又是如此的真实可闻。这其中既包括孩子的心理,也包括父母的想法。书中所描述的孩子的“古怪”念头、真实愿望和独特感受我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天知道我当年为什么会那么想,但实际上我就是那么做的!而长大成人之后,许多儿时的迷惑不解和莫名想法得到了合理或者看似合理的解释,渐渐地抛开了这些自以为幼稚的念头,直至想当然的试图把自己作为大人的逻辑强加在孩子的“可笑”行为上,完全忘了自己当年也曾经为同样的事情苦苦思索,为同样的问题闷闷不乐。
在很多事情上,孩子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也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偏要那么想。沟通造成障碍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孩子毕竟年幼,关键在于父母不得其法。于是,看着书中所提供的缝合种种沟通裂纹的技巧,我紧张地握紧了自己的手。
现在我已做好了准备,安心等待未来某一天我的孩子的来临。我可以自信地对孩子说:把你的手给我吧……
作者简介
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儿课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
吉诺特博士的一生并不长,他将其短短的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的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
他依靠他的聪明才智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他的书中、演讲中、专栏中宣传的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创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获得巨大反响。
目录
第1章 交流密码:父母和孩子的对话
孩子的问题:隐藏的含义
毫无效果的对话: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沟通: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人会感知:混乱的感受,混乱的信息
映射情感: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
第2章 语言的力量: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
第3章 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作法
第4章 责任:要求服从,不如舆价值观
第5章 纪律:寻找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
第6章 积极的养育:孩子生活中的一天
第7章 妨忌:不幸的传统
第8章 孩子焦虑的一些来源: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
第9章 性和人类价值观:需要审慎处理的重要问题
第10章 总结:如何养育孩子
后记
序言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但是,尽管有好的意图,讨厌的战争还是会再次爆发。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发生危机时需要作出反应,而反应无一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
我们相信,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父母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交谈。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我们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可能会惊惶失措,赶紧逃命去了。但是对于那些相信爱和常识就足够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可就不轻松了。父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也需要学习特别的技能,这样,在处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时才有能力胜任。就像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在下刀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应。这些语言,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听到父母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那样的语言。那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每次来我家都要拉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 这是你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句:“你总是不注意。” 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安全、快乐,没有哪个父母故意让孩子变得害怕、羞怯、不体谅他人、令人讨厌。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品性,缺乏安全感,缺乏对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父母希望孩子有礼貌,他们却很粗鲁;父母希望孩子整洁,他们却邋里邋遢;父母希望孩子自信,他们却对自己毫无把握;父母希望孩子快乐,但是他们都经常不开心。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为了能达到这些人性的目标,父母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为每天的实践。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明确跟孩子有关的目标,并提出一些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的建议。当父母遇到需要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陈词滥调,像“给孩子更多的爱”,“给她更多关注”或者“给他更多时间” 是毫无帮助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了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
后记
本书中提供的方法,只有当运用恰当的时候,才能使养育的任务变得轻松。孩子对要求的回应千差万别,有些孩子很顺从,他们很容易接受常规和关系的改变。而有些孩子要固执得多,只有在刺激之下才会被迫地接受改变。还有些孩子积极地抵制生活中一切“新的安排”。聪明地运用这本书里提倡的方法就不会忽略孩子脾气和人格中的基本要点。
只有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这种方法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考验中,可以加深感觉的灵敏度,对孩子的要求作出更好的回应。
一对年轻的夫妇在迷宫似的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上迷了路。“我们迷路了。”他们在收费处对警官说。
“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在哪儿吗?”他问。
“知道,”他们回答道,“收费处上写了。” “你们知道你们要去哪儿吗?”警官继续问。
“知道。”年轻的夫妇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那么你们就没有迷路。”警官得出结论说,“你们只是需要明确的方向。”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明确的方向也可以帮助父母达到他们的目标。但是,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运气和技巧。有人可能会问:“有了运气,为什么还需要技巧?”这是为了不要糟蹋了运气。
文摘
书摘
……
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当孩子说起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反应通常是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要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
六岁的弗洛拉抱怨说,最近她收到的礼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妈妈并没有否认她的抱怨,也没有对弗洛拉解释说哥哥年长,应该收到更多的礼物,她也没有保证纠正这个错误。她知道,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和父母关系的深度,而不是礼物的大小和数量。弗洛拉的妈妈说:"你担心我爱你是不是跟爱他那样多?"她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而是紧紧拥抱了弗洛拉,弗洛拉惊喜地笑了。这就是这段谈话的结束,而它原本可能会变成一段无休止的争论。
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证我们对他们永久不变的爱。
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应,这样通常比较有效。七岁的格洛里亚回家时心情很不好。她告诉父亲,她的朋友多丽是如何从人行道被推到积满雨水的沟里去的。她的父亲没有追问事件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呢。"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是的!"当她的父亲说:"你担心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这段谈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应该如何帮助多丽自卫的、毫无用处的、冗长的说教。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
十岁的哈罗德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
哈罗德:多么痛苦的生活啊!老师说我是骗子,只是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家庭作业,她冲我嚷嚷,她确实在嚷!她说她要给你写条子。
妈妈:你今天很倒霉。
哈罗德:确实是的。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一定让你尴尬极了。
哈罗德:确实很尴尬。
妈妈:我打赌你心里一定骂了她几句!
哈罗德:是的!你怎么知道?
妈妈:当有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哈罗德:我感觉轻松多了。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的算术不好。"如果你告诉他:"是的,你对数字的反应很糟糕。"这样说是没多大帮助的,驳斥他的观点也没有用,或者给他一些肤浅的意见,如"如果你再用功一点,会好一些的"也没有用,这些轻率的好意只会伤害他的自尊,这种直接的教训只会降低他的自信。
……
引言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但是,尽管有好的意图,讨厌的战争还是会再次爆发。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发生危机时需要作出反应,而反应无一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
我们相信,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父母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交谈。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我们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可能会惊惶失措,赶紧逃命去了。但是对于那些相信爱和常识就足够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可就不轻松了。父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也需要学习特别的技能,这样,在处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时才有能力胜任。就像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在下刀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应。这些语言,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听到父母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那样的语言。那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每次来我家都要拉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这是你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句:“你总是不注意。”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安全、快乐,没有哪个父母故意让孩子变得害怕、羞怯、不体谅他人、令人讨厌。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品性,缺乏安全感,缺乏对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父母希望孩子有礼貌,他们却很粗鲁;父母希望孩子整洁,他们却邋里邋遢;父母希望孩子自信,他们却对自己毫无把握;父母希望孩子快乐,但是他们都经常不开心。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为了能达到这些人性的目标,父母需要学习人性的方法。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为每天的实践。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明确跟孩子有关的目标,并提出一些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的建议。当父母遇到需要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陈词滥调,像“给孩子更多的爱”,“给她更多关注”或者“给他更多时间”是毫无帮助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实用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它还给出了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
后记
本书中提供的方法,只有当运用恰当的时候,才能使养育的任务变得轻松。孩子对要求的回应千差万别,有些孩子很顺从,他们很容易接受常规和关系的改变。而有些孩子要固执得多,只有在刺激之下才会被迫地接受改变。还有些孩子积极地抵制生活中一切“新的安排”。聪明地运用这本书里提倡的方法就不会忽略孩子脾气和人格中的基本要点。
只有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这种方法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考验中,可以加深感觉的灵敏度,对孩子的要求作出更好的回应。
一对年轻的夫妇在迷宫似的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上迷了路。“我们迷路了。”他们在收费处对警官说。
“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在哪儿吗?”他问。
“知道,”他们回答道,“收费处上写了。”
“你们知道你们要去哪儿吗?”警官继续问。
“知道。”年轻的夫妇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那么你们就没有迷路。”警官得出结论说,“你们只是需要明确的方向。”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明确的方向也可以帮助父母达到他们的目标。但是,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运气和技巧。有人可能会问:“有了运气,为什么还需要技巧?”这是为了不要糟蹋了运气。